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woodee
收起左侧

节圆起棱失效与逻辑判断障碍:幸存者偏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有些许变化了。  
是否给出的Kisssoft计算,考虑了动态受力情况下的状态?   

从数学和几何角度讲,结论是很明显的:  

                           无变位                                                                         变位
HC-01.png    HC-02.png    
因为小轮入啮点最薄弱,所以重点考察。  
小轮转速120rpm
变位后滑动速度从0.357101m/s,降到0.244268m/s,降幅31.7%。  
变位后曲率半径从1.372mm,增加到10.619mm,增幅674%。
从入啮点起始,小轮转过1°,小轮、大轮沿渐开线齿形各自划过的曲线弧长,变位前后,大轮0.52mm基本没变;   
而小轮从0.033mm,增加为0.19mm,对小轮摩擦效应明显降幅476%。  

从以上3点不难看出,变位后对小轮入啮点附近的摩擦起热和摩擦磨损效用,从道理上讲应该是有不少改善的。  
Kisssoft分析说没影响,我对此表示怀疑。   
是否Kisssoft过于偏重整体齿面的啮合性质,而忽略了对啮入点附近的局部关注和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1-11-14 17:11
同样可以定义轮轨系统的“比滑”,结果是什么呢?

由于小轮子上的点始终有水平速度,所以钢轮表面的“比 ...

轮子圆心在动,属于动轴性质了。
可以考虑齿条是齿数极大的齿轮,圆心在无穷远处。
这样,轮子圆心固定,轮子旋转,齿条(轨道)平动。这样的模型,与我们探讨的齿轮啮合才可相比较。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1-11-14 17:11
同样可以定义轮轨系统的“比滑”,结果是什么呢?

由于小轮子上的点始终有水平速度,所以钢轮表面的“比 ...

记得我在一个帖子里跟您讨论过滑动率,我的大意是说,有可能滑动率就是针对渐开线啮合设定的,因为它多少能够表征出曲率半径的变化,特别是在入啮点附近,如果参数给的不考究,会使曲率半径非常之小,而且滑擦效应明显加强,这对接触强度、磨损都不利。

当然,滑动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磨损、发热效应,这是可以讨论的。
您认为滑动率根本反映不出磨损机制,当然也是可以讨论的一家之言。  
但只从滑动速度变化不大去考究,论证力度稍嫌不足。
发表于 2021-11-15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1-11-14 21:31
轮子圆心在动,属于动轴性质了。
可以考虑齿条是齿数极大的齿轮,圆心在无穷远处。
这样,轮子圆心固 ...

您这篇帖子的名称就是“...逻辑判断障碍...


确实如此,车轮悖论中,可以有3种情况:

1、车轮动钢轨不动;
2、车轮定心转动,钢轨平动;
3、车轮静止,钢轨绕车轮转动。

在三种情况中,“比滑”天差地别,可是其摩擦、磨损、发热却是完全一样一样的......
发表于 2021-11-15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1-11-14 21:24
数据有些许变化了。  
是否给出的Kisssoft计算,考虑了动态受力情况下的状态?   

您计算的滑动速度、曲率半径、渐开线弧长,这3个物理量都是确确实实,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也毫无不自洽之虞!

在《齿轮手册》以及朱孝录《齿轮传动设计手册中》,对于“比滑”不说是只字未提,那也可谓是惜墨如金了,个中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思?

发表于 2021-11-1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做两个逻辑思维试验:


试验1:

假设一个人拿一把锉刀坐到齿轮上面,对齿面进行渐开线切向的精心打磨,齿轮一会儿定轴转动,一会儿静止,一会儿行星运动(既公转又自转),请问在什么时候打磨起来比较费劲?什么时候打磨起来比较轻松?


试验2:

假设对15/31齿不变位传动齿轮,把15齿的齿轮根部渐开线切除一小段,使得最大比滑不超过2.0(由于原始重合度高达1.544,估计在确保重合度大于1.0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最大比滑不超过2.0),经过这样修整小齿轮后,传动性能是否好于不修整呢?发热、磨损会降低吗?
无标题.png

就是对小齿轮,直径116的圆以内的渐开线进行切除。
发表于 2021-11-15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齿轮齿根修去一段,确实可以使得“比滑”小于2.0

无标题.png
发表于 2021-11-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woodee 发表于 2021-11-14 22:34
记得我在一个帖子里跟您讨论过滑动率,我的大意是说,有可能滑动率就是针对渐开线啮合设定的,因为它多少 ...

这么明显的逻辑漏洞,有人居然堂而皇之长篇大论进行论证

无标题.png


假设经过了时间t后,轮子转到图示虚线位置,那么:

圆心水平移动的距离为:ωtR,这也正是小圆连滚带滑经过的轨道距离。
而小圆转过的弧长为:ωtr

所以,小圆滑动的距离L=ωt(R-r)
也就是两个互相滑动的表面,其弧长分别为L1=ωtR,L2=ωtr

A点的速度为:轨道上v1=0;轮子上v2=ω(R-r),这个v2也是相对滑动速度。

很显然L1≠v1*t;而L2≠v2*t

上述推导过程,t可以用dt来代替,也就是微分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发表于 2021-11-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zengxiaodong 发表于 2021-11-16 08:18
这么明显的逻辑漏洞,有人居然堂而皇之长篇大论进行论证

笑死,存在角速度ω,在半径r处,其切向速度为0
你这个v1=0,你再想想!!

按你这个理论,你咋不把r=R,把v2也等于0,那你想证明什么就是什么了



发表于 2021-11-1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已知的两齿面互相滑动,其磨损、发热仅跟两者相对运动状态有关,而跟参照系无关,这应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所有不符合这个逻辑的计算方法、评价标准都是荒唐的,也必然会导致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

在齿轮中,除了直齿轮还有斜齿轮,从斜齿轮齿面的接触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接触线不仅倾斜扫略过齿面,而且空间方向也在不断变换(旋转),也就是说其中的接触滑动既有径向分量,还有轴向分量,仅考虑径向分量无疑是非常粗略的,具有明显的漏洞。

对于硬齿面而言,黏着磨损是不常出现的情形,流体动压摩擦学理论告诉我们,油膜的承载性能是极其重要的。高精度、高光洁度、高硬度的齿面接触,很少出现磨损的情形,往往耐久试验的整个过程中,齿轮公法线的变动量是用千分尺测量不出来的,原因是油膜把齿面浮起来(全部或者部分)相互隔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讨论齿面之间相对滑动距离,是否驴唇不对马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5-12 07:45 , Processed in 0.20347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