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论坛 www.gearbbs.net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hyfjy
收起左侧

谐波齿轮副的运动仿真动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请问您可以具体教一下仿真步骤吗?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普通机械设计中利用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寿命仿真除了模型之外,主要是对各种零件的材料按其理论的疲劳曲线设置出来,这步就极其困难,因为要知道这种材料的曲线并非是材料做成这形状后的曲线,有时误差极大的,还有就是计算机的性能,一般普通的PC机是无法承担如此大的计算量的,算不出来就死机了,所以想用有限元在普通电脑上精确计算寿命就变成了可望而不太可及的事。计算应力都是相当困难的,我找了很长时间,根本无人可以提供这类啮合产生的应力,只能自己去摸索。
在利用有限元分析作为机械设计辅助工作,个人理解可以用相对法对同一种结构有些差异的组件在同样的条件设置下看一看差别,如果差别不大,说明改动影响不大,如果差别较大,就可以指导设计时进行优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81291961 发表于 2015-9-24 21:05
您好,请问您可以具体教一下仿真步骤吗?

有限元分析中的仿真是建立精确模型,进行正确的设置,然后要经过某种数学方法的计算,能收敛后,可以看到瞬态分析的结果。在普通三维软件中的运动仿真,主要是利用了二次开发的一些功能。编程计算。
发表于 2015-9-26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hyfjy 发表于 2014-8-12 10:05
模型是牛爷给的二维图,导入三维后拉一下建模的,中间加了个类示波发生器的简单模型。
这种动画,只是视 ...

这种动画,只是视觉上的满足而已,实属雕虫小技耳。与真正的柔性轮的变形是不一样的。只是个示意图罢了。雕虫小技能请教一下吗?我也是用UG,运动仿真视乎没有这么流利的柔性变形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9-2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81291961 发表于 2015-9-26 19:10
这种动画,只是视觉上的满足而已,实属雕虫小技耳。与真正的柔性轮的变形是不一样的。只是个示意图罢了。 ...

用二次开发功能试试吧。
发表于 2015-9-2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对一般的设计人员有难度啊,二次开发,有类似可以实现的软件吗?除UG外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到目前为此尚未见到用其他软件做出的任何相类似的贴子,至少大神还没有出现。
发表于 2015-10-3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仿真有点扯。 需要每帧都重新画,关键是其中的变形得需要大量的计算才能出来, 相当于自己即做CAD 又做 FEA 的开发。

这样的带到CAD商业软件中去二次开发有些本末倒置。只有坐标转换的图形化远不足以反映真实的拉伸和接触变形。 即便是在 FEA商务软件中运行, 也因为同时需要的元的类型不同而出现超大的数据流。 这反过来和通常有限元分析简化思路直接冲突。

如果想看运动原理, 当然要非常清楚每个部件的运动机理和计算, 直接编CODE在动画里自己做就行了。 不过这显得有点搞。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londony 发表于 2015-10-3 05:18
运动仿真有点扯。 需要每帧都重新画,关键是其中的变形得需要大量的计算才能出来, 相当于自己即做CAD 又做 ...

请明示阁下阐述的方法及示意图才好,毕竟在这块论坛上,各人都应该展示出自己认为的最准确的动画。谢谢。
发表于 2015-10-7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玩CAD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念头。 那是我对CAD的理解对齿轮尤其是谐波理论不十分清楚的时候所有的念头。

动画的实现, 即便是不用考虑变形问题, 一个行星轮系的传动动画也大致是应该按照理论设定个相关零件的局部运动和全局运动来实现的而不太可能是根据接触来实现运动。

就这一点来讲 首先运动的实现是通过坐标转换这一相对计算简单的方法实现的。 能推出来这些运动方程的话对于行星传动应该是已经至少有相当深度的了解才对。

这还是在忽略了变形的情况下的动画。

如果考虑到变形, 由于问题的严重非线性化, 必须借助或自己编写有限元分析的软件计算变形 那怕是这个是非常不连续的运动也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 算法和机器的功能。 如果到了这个层次的认知的话, 差不多的运动应该是先在思维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运动变形感觉的。 做这样的动画远没有有限元分析更接近于目标。

这不过是方向问题, 动画为了什么? 为了优化的化, 应该是人机合作想办法简化有限元分析的步骤, 我个人认为也是这么做的就是先大结构板单元分析然后带入接触问题。 同时这样的分析又能说明什么? 齿轮的计算是疲劳计算, 疲劳尤其是大变形结构的疲劳又怎么能用简单的接触变形来说明呢。 应该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辅以有限元分析为参照进行。

所以我得出的个人结论是这样的动画有点搞。

应该先从认知机构本身开始才是应该走的方向吧。 CAD, 动画 只是出轮传动的一部分, 如果有兴趣的话把各个工序的公差带进模型应该更有意义一些, 也有很多课题可做同时还是很有实践和市场一样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齿轮论坛

GMT+8, 2024-3-29 06:17 , Processed in 0.162480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